(本篇是专题《终局猜想》的第2篇,聊聊自动驾驶中的未来之眼)
未来的技术走向,往往不在过去的规划里。
一 被忽略的技术突破
自动驾驶技术主要是环境感知层,计算决策层和控制执行层三个方面,如下图所述。
其中对环境感知是智能驾驶的先决条件。
其探测精度、广度与速度直接影响智能驾驶的行驶安全。
目前主流自动驾驶的级别是L2-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感知技术的要求将不断提升。
而主流的自动驾驶的方案是以特斯拉为主的视觉主导方案和以Waymo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以上也可以看到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里必不可少的传感器之一。但是在过去十几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突破性创新。
车载的传感器主要为:摄像头、超声波、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他们的特点如下。
因为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在纵向的精密度不够,只能检测到距离,速度和方位三个维度的数据,没法测得物体的高度信息,所以不能形成点云的成像视图,这一点上就输给了激光雷达。
于是毫米波雷达技术常被大家忽视,仅仅作为车载传感器的配件之一在发展。
二 量变到质变
然而,一切都在悄悄变化,随着毫米波的天线数和通道数增加,分辨率也在增加,无论是水平的还是纵向的。
当纵向分辨率小于1°,就可以对物体的高度进行识别。同时因为视场角也变宽,探测距离也变大,如图所示。
4D毫米波雷达不仅可以探测平面物体,还可以感知到汽车图像,行人轮廓以及较小的障碍物。
具体实现方案如下,但整体来说就是通过增加天线数和通道数来提高分辨率,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量变到质变,信息量增多,就可以去检测到4D的图像,形成毫米波的成像系统,让其可以做到可以和激光雷达媲美的点云成像。
每一次微小的突破,看起来不起眼,但在系统层面,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位。
三 新的机会新的玩家
毫米波成像技术,并不是所有毫米波玩家都在参与的,也就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努力方向。
因为还存在轻量化设计,低成本化量产,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和算力支持等诸多问题。
就算是传统毫米波的国际巨头,也并非全部参与。
这就给了很多初创公司在新赛道的机会,近两年布局和投资的毫米波公司,大多都直接从4D成像技术开始做起。
新机会的出现,并不是所有人认可的,都认可了就没有机会了。
新玩家的出现,并不是直接证明挑战传统巨头,而是开拓新战场,搭建新生态,不是挑战而是潜行着,默默积累,逐步成长,最终狂奔至新世界。
当然了,现在毫米波成像技术并不是来取代激光雷达,而是给多传感器方案更多更先进的配置。
毫米波成像技术作为唯一的全天候检测技术,是自动驾驶中保驾护航的关键技术支持。
最终还是需要搭建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软硬件一体化的方案。
【水滴时刻】
未来的产品技术,现在其实已经在发展了,只不过是在潜行中,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和认同。
你所相信的,需要你来创造。我们选择投资的,往往是现在潜行的快速发展的
你需要的挑战和认可,并不是现在的巨头,而是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