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化有限青年,《纸的文化史》这本书在前几章过后,读的就吃力起来——不过还是有收获的,除了涨了一点点文化,主要是纸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几个有意思的点给我了些许启发。
蔡伦改进过去的造纸工艺,发明了造纸术。之后,造纸的技术随着丝绸之路缓慢传播;后来,战争加剧了这种传播(工匠俘虏)——阿拉伯掌握了造纸术,并因缺乏造纸所需的一种木材,改进了造纸术,将原来作为辅料的破布变为主料。这时候,纸在阿拉伯被称为“中国纸”;再后来,纸由阿拉伯传到欧洲,被欧洲称为“阿拉伯纸”。
其实在这种接近现代的浆纸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之前,他们也有着记录和书写工具——羊皮纸和莎草纸。在早期,其实浆纸相比于莎草纸并无成本优势,但为什么会逐渐普及呢?因为它的一个“缺点”,或者说是特点——一旦写上内容,就难以更改。羊皮纸上的内容,用小刀一刮就掉了;莎草纸上的内容,也容易被擦掉;而浆纸透水性好,一旦用墨水书写后就很难更改了。这种难以更改的特点,看起来是缺点,在很多场景里显得不方便,但在特定领域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商业契约、行政文书等,这使得纸的应用初步形成规模。
在过去的数字信息世界里,好像一直缺乏这么一种让数字信息难以篡改的“纸”,直到区块链的出现。更有意思的是,纸后面的传播也和区块链的传播有着相似之处。
后来,欧洲的造纸厂逐渐多了起来,纸的产量不断上升。但其实在印刷术未发明之前,纸的应用就主要在前面提到的商业契约、行政文书以及宗教传播等领域,整个应用需求实际并不大。这种情况下,纸的生产不难满足需求——但如果纸的需求规模就停留在这里,纸的生产规模也会受到限制(事实上当时已经出现了生产出的纸因没有需求而囤积的情况),造纸技术的进一步改善也可能缺乏动力。这时候,一个新的需求出现了,推动着纸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扑克牌。
扑克牌人人都可以买一副,在当时极其盛行,甚至引来政府的禁止。扑克牌的兴起还催生了两个职业上色师和木板雕刻。因扑克牌而催生的木刻版印技术很有可能对后来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有着影响。是的,娱乐/社交/博彩的需求不仅推动了纸的发展,使其生产规模过渡到新的水平,还可能为后续的影响深远的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活字印刷技术还是中国发明的,但基于字母的语言体系比我们的语言体系更有利于这种技术的使用,成本更低——这是否会是导致我们后面落后于西方的一个潜在因素?)
区块链在刚开始也如同浆纸一般,并没有多少需求,区块空间被生产出来,空空如也。后来,实际是一些投机需求带动了区块链的传播和发展,到现在区块空间逐渐有了越来越多样的需求——虽然依然伴随着投机,但投机之于区块链,或恰如扑克牌之于浆纸,不妨拭目以待。